2024年7月27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溯古苏韵,评弹遗兴”——苏州评弹非遗文化调研普及团队第二次调研活动在苏州评弹博物馆与荷韵书场圆满结束。此次活动在深入挖掘苏州评弹这一珍贵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也为后续的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标志着团队在非遗文化传承之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评弹博物馆的深度邂逅
当天上午10时,调研小队满怀期待地踏入苏州评弹博物馆,这座精巧布局的三进院落仿佛打开了通往历史与文化的神秘之门。门厅展区内图文并茂的展览为小队成员们勾勒出苏州评弹的辉煌画卷,让大家对评弹的起源、发展及艺术特色有了初步的了解。
苏州评弹博物馆内历代苏州评弹数目和名家介绍。李梦瑶 供图
随着脚步的深入,清代风格的书场、详尽的发展史记录、历代名家的珍贵遗物,无一不在诉说着评弹的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让调研小队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评弹艺术的独特魅力。
苏州评弹博物馆内清代风格的书场。缪云菲 供图
丰富的文史资料揭开了更多关于苏州评弹背后的故事,也使整个调研活动更加充实饱满。最后一个展厅展现出苏州评弹的未来,要带领着以评弹为代表的苏州文化走向世界,让中国文化走向更大的舞台。
荷韵书场的生动交流
午后,调研小队前往位于苏州市工业园区荷韵社区的荷韵书场,与在此演出的苏州市评弹学校杨柳老师及学生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杨柳老师以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满腔热情,分享了她在评弹传承与创新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杨老师强调了听众与演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示“好的演员需要好的听众”,这引发了小队成员们对传统文化传承方式的深思。
交流结束后,来自苏州市评弹学校的高筱睿和王欣怡同学为大家献上了一段精彩的弹词开篇表演,他们精湛的技艺赢得了热烈掌声。这也表明:仍有一批批年轻人热爱着并主动传承着苏州评弹文化。
高筱睿和王欣怡同学弹词开篇表演。张晓羽 供图
随后,杨柳老师亲自登台,表演了长篇弹词《孟丽君》。尽管部分方言唱词对小队成员来说存在一定理解障碍,但老师们悠扬婉转的唱腔和生动传神的演绎仍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让调研小队深刻感受到了评弹艺术的古典韵味与强大生命力。
杨柳老师表演长篇弹词《孟丽君》。张晓羽 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荷韵书场的观众以老年人为主,这与平江路上的茶馆观众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的热情参与展现出了老一辈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坚守。不同评弹场所中有着来自不同年龄阶段的观众,这也让小队成员们看到了评弹在民间依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调研成果与展望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溯古苏韵,评弹遗兴”团队不仅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经验,更在内心深处种下了对传统文化热爱与传承的种子。团队成员纷纷表示,将以此次调研为契机,继续深入挖掘苏州评弹的文化内涵,同时积极探索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之路。
虽然本次活动已圆满结束,但团队对于非遗文化的探索之旅才刚刚开始。未来,他们将继续传递这份热爱,让苏州评弹这一艺术瑰宝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 陈雅典 缪云菲 吴彤欣)